国际交流
碳排放交易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研修班总结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5年高级研修项目计划的通知》(人社厅函〔2015〕94号)的要求,我局于8月25日至30日在天津举办了“碳排放交易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国家级高级研修项目。现将该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承办单位情况
该项目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天津财经大学联合承办。
二、参加研修人员情况
此次高级研修项目,共有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安徽、甘肃、广西、吉林、辽宁、福建、内蒙古、新疆等全国20余个省(区、市)以及我市高校、研究院所、相关企业从事能源、环境、碳排放、可持续发展等相关专业工作的73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研修学习(研修人员名单附后)。
三、开班式情况
该项目于8月25日上午举办了开班式,天津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袁家健同志、天津财经大学副校长宁培中同志、天津市特聘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P.R.Shukla教授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
四、研修课程体系
该项目课程紧扣能源、环境、碳排放、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前沿问题,研修内容涵盖:全球环境变化概述;减轻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国际与国家的政策;碳排放足迹测度;减排成本和技术变化;降低碳排放足迹的经济和金融工具的演进与未来发展;低碳社会模型构架:定位国家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目标;排放总量控制与交易:中国和其他国家排放交易系统的设计及有效交付;中国的排放交易系统:关键问题、操作重点及建议;中国碳排放的几个关键问题;碳债券、排放权衍生品定价等共10个专题讲座。
五、现场研修情况
该项目组织学员到天津市津南区污水处理厂以及天津市规划展览馆等单位进行现场考察学习,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天津市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六、主要特点和收获
此次研修活动有3个显著特点:一是选题得当,专业性强。本研修项目旨在让我国的碳排放交易从业人员、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了解国际经验与教训,为我国碳排放交易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政策改进建议。研修班多次组织专家研究课程体系,根据参加研修人员的行业分布、专业水平反复研究授课方案,遴选考察对象,最终确定了研修方案。二是研修导师专业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此次研修项目邀请天津市特聘讲座教授,国际著名的环境、能源、气候变化问题专家、200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P.R.Shukla教授、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姜克隽教授和天津财经大学数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政策模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书华教授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组成授课团队。高水平的研修导师团队使参训学员得到系统学习和提高。三是研修方式灵活多样。培训内容形式采用专家讲课、研讨、现场提问解答和实地考察穿叉结合的方式进行,研修班在每一次讲课后均会进行研讨、交流,现场答疑,并合理安排时间,组织学员到天津市津南区污水处理厂以及天津市规划展览馆等单位进行现场考察学习,有效提高了研修效果。
此次举办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国家级高级研修项目,作为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抓手,对于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高端学术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开展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为龙头的继续教育研修活动,坚持每年举办国家级高级研修项目,围绕打造“知名品牌”,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把高级研修活动办成具有良好培养效益和广泛社会影响的“精品项目”。(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